close

  晨報記者 王亦菲 實習生 房曼雲
  明明沒有購買過任何基金產品,王先生卻發現自己銀行卡裡的150萬元存款不僅“被購入”了基金,還在短短十幾分鐘後被轉入另一個“自己”的儲蓄卡賬戶,並隨後被人從ATM機上取現。
  昨日,記者從警方獲悉,王先生遇到的正是目前的新型網絡詐騙犯罪。警方提醒市民,設置網上銀行用戶名和密碼時,避免使用出生日期、身份證號碼、用戶名與密碼相同等弱密碼。
  被害人涉及全國多地
  2013年11月,某互聯網理財平臺連續接到客戶投訴稱,近期有些銀行卡裡的資金先是購買了其基金產品,十多分鐘後又進行了基金贖回。不過,錢款沒有原卡返回,而是去向當事人名下的另一張銀行卡中。“但一些當事人來電錶示,自己從未購買過該基金產品。”察覺有異的理財平臺立刻向上海經偵警方報案。通過梳理,警方發現被害人涉及四川、浙江等地,上海也有一名被害人——王先生,其銀行卡內的150萬元就這樣不翼而飛。
  接到報警後,上海警方立即成立專案組展開調查。 1月、3月,兩名主犯寧某、莊某相繼落網。
  黑客技術破譯網銀
  辦案民警告訴記者:“犯罪嫌疑人是通過黑客技術,對使用弱密碼的網上銀行賬號和密碼實施了批量破解。”嫌疑人寧某主要負責網上操作,通過黑客技術批量“掃號”,成功破譯了一批密碼設置較簡單的網銀賬戶,如abd123、123456等。王先生的網銀密碼設置為純數字,很容易就被破解了。寧某進入王先生的網銀系統後,在系統內瀏覽、記錄下了王先生的全部身份信息及銀行卡相關信息。
  利用寧某獲得的信息,另一名犯罪嫌疑人莊某先是辦理了一張假身份證,照片是莊某本人,身份證卡面信息則是王先生的。隨後,他找到了江西一家小公司,通過內部員工的身份將偽造的身份證信息混入員工信息中,在公司給員工統一辦理工資卡時,成功辦理了“王先生”的銀行卡——也就是進行套現的第二張卡。
  一切就緒,寧某再次進入王先生的網銀賬戶,通過網上交易將卡內150萬元現金全部購買了某基金,然後在10分鐘後立刻贖回,並選擇將錢款轉到莊某冒領的銀行卡內。這筆錢在隨後的十多分鐘內被迅速轉入十幾個二級賬戶,併在ATM機上被取現。“這樣一來,儘管王先生卡沒離身,但卡內的150萬元就這樣輕易被人轉走了。”
  (原標題:因密碼太簡單 銀行卡裡150萬“失蹤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b60qbio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